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探洞达人组 曾在丰都发现熊猫骨头化石
12-09 18:39:14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探洞三人组,从左至右依次为秦勇、唐骊玺、朱永红。记者 朱婷 摄

“为什么要探秘洞穴?”

“洞穴就像镜子,照亮它们,看见的是我自己。”

“地球上已经没剩多少可以探险的地方了,那些没人到过的地方,我想成为第一个照亮它的人。”

“探洞没有男女性别之分,每个洞段的景色都让我着迷。”

70后的秦勇,90后的朱永红、唐骊玺常常一起探洞,所以组成了“探洞三人组”。以上几句话,是他们分别给出的答案。秦勇说,你要问上一千个探洞者,还能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探洞的目的不尽相同,但丝毫不妨碍大家同面对、共进退,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收获。

同伴,自己遇险时活命的指望

△探秘洞穴中的唐骊玺。

12月7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在江北大石坝见到了“重庆探洞三人组”——46岁的秦勇、90后小伙朱永红以及90后妹子唐骊玺。

这也是他们的再一次聚首。3个人有不同的工作,平时都各自奔波。秦勇是涪陵人,做旅游开发项目,2008年开始探洞的他,组内资历最深,可谓灵魂人物;朱永红来自合川,是救援培训老师,有不少救援方面的经验,是组内安全员;出生于潼南的唐骊玺从事采购工作,作为细腻体贴的妹子,她是后勤和洞内测绘担当。2015年,三个不同领域的人因为探洞而认识,一有假期和时间,就会结伴外出探洞。

探洞的不确定性,可以带来刺激,同样伴随着危险。秦勇说,洞穴落石、地下河,以及体能消耗,都是对生命的潜在威胁。进入洞穴深处,没有信号,出现意外情况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要活命,你能指望的,也只有同伴,所以,组队探洞是必然。

“你要百分百信任你的同伴。” 唐骊玺记得,一次探洞时,自己体能下降很快,开始隐约出现不舒服症状。秦勇和朱永红知道后,主动帮她分担负重,“我很信任他们,再小的问题,他们也会重视。”

 不是被黑暗吞噬,而是征服它

△朱永红

“你试过在只能匍匐前进的黑洞里,持续爬行几个小时吗?我试过!” 秦勇说,这么做,只想照亮洞穴更深处的岩壁,当光打在岩壁上时,就是一种对黑暗的征服。

“洞穴的黑暗,同深夜的黑,是完全是不一样的,那种黑深不见底,起初会让人恐惧,适应后,带给人的则是兴奋。”朱永红说,以丰都都督乡的玉龙洞来说,秦勇去过四五十次,2015年至今,三人组也去过不下20次,频繁造访一个洞穴,不会厌烦,因为每次都会走得更远,而且有新的发现。

今年国庆期间,三人组再次来到玉龙洞,开启了5天4夜之旅。第一天是热身和搭建营地,三人组用激光测距仪进行初步测量后,戴上头灯,利用绳索技术,依次下降,然后寻找更深处的洞道。“这次探洞,我们测绘的公里数又有了增加,见到了更精致的钟乳石景观,比上一次走得更远,这就是收获。” 唐骊玺说。

等到第三天晚上,“安全员”朱永红会提醒组员适时返程。“即使不返程,这个时候,大家的体力值也不是最佳了,不能再继续前行了,该考虑休息或者补充能量了。” 朱永红说。

未开发洞穴里,发现熊猫化石

探秘洞穴者有自己的骄矜:探洞,得去未开发的洞穴。

洞穴内奇特的钟乳石景观。

“开发过的洞穴,都被其他人占有了,没人去过的洞穴或者没人走完的洞穴,才能发现新鲜事物。” 秦勇说。

英国人Phil对秦勇评价颇高。他告诉记者,在武隆仙女山探秘一个洞穴时,他们降至100米的竖井下后,找到新的洞道,但没能走完洞道。第二次,秦勇加入,成功走完洞道。“他人很好,而且比较专业,是第一个到达这个新洞道的中国人。对于新洞道,他和我们同样兴奋,是真正喜欢洞穴探险的人。”

秦勇给记者分享了早期探洞时的一次经历:2012年,他接到放羊村民的线索,和同伴一起去丰都都督乡一无名洞探险,真的发现了一堆莫名的化石。他们小心翼翼选取其中一颗小小的化石,送到专业科研人员处,没想到被证实是熊猫骨头化石,还引起了轰动。

古人类学家黄万波教授通过电话向记者证实,听到消息后,自己组织人员连续三次来到洞穴,进行研究考证,“最后,在都督乡发现了6件熊猫骨头,是熊猫研究史上的一个大发现。”为此,黄万波和秦勇等人还据此写成《大熊猫的前世今生:长江都督史前熊猫大发现》一书。

△《大熊猫的前世今生:长江都督史前熊猫大发现》一书,秦勇是作者之一。

离开洞穴,请带走你的一切

“之后,我对化石有了概念和意识,明白应该第一时间去保护。包括后面在各个地区看到的犀牛、羚羊化石,再惊喜,我都不会去触碰了!” 秦勇说。

秦勇介绍,洞穴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封闭,里面的生态单一又脆弱,即使是小虫子,可能形态也跟外面的大不一样。这些生物,对于地质变化和环境研究,非常有价值。所以,对于探洞者来说,要尽量减少对洞穴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我们组的规矩是,什么都不带走,什么也别留下。”

△探洞时发现的洞穴景观。

△朱永红探洞发现的穴珠。

朱永红说,自己也曾在探洞时发现过长有角的灰白色蛙,为了不影响洞内生态环境,自己拍照后便作罢。后来,听专业人员说起这类动物非常有研究价值,自己虽然遗憾将其带走,但不后悔。他说,包括在重庆一未知名洞穴发现许多大大小小的穴珠,自己也仅仅只是拍照。“不带走是基本要求。还要什么也别留下,包括你的排泄物,洞内大小便前,必须想好怎么收置,要么用塑料袋,要么用塑料瓶,离开时一律带走。”

△探洞时发现的洞穴景观。

唐骊玺最留恋洞内各种形态的钟乳石,但她说,自己也仅仅只是远观而已,不用手摸,手的温度会影响它们。

探洞目的不同,但要奉行的规矩、原则一致,这是“探洞三人组”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之一。

新闻面对面

“联系不上我,就考虑报警或救援”

问:外出探洞这么多天,家人担心怎么办?

秦勇:要去哪里探洞,提前告诉给家人或者朋友,比如要在某地哪里待5天4夜,就给他们说,时间到了,如果还联系不上我,或者我没有主动保平安,就要考虑报警或者申请救援了。

问:探洞时,你遭遇过需要救援的情况吗?

朱永红:目前来说,我们没遇到过,仅仅遇到一次小规模的落石。我们的探洞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安全,而且探洞前,都会进行安全把控,希望永远也不要遇上救援。我倒是救援过别人,在广西参与过对一支队伍的救援。再多说一句,遇到落石时,大声喊出,让同伴小心,并尽可能组织撤退。

问:探洞时,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唐骊玺:保证自身的安全问题。你自己安全,才不会拖同伴后腿。所以,即便我经常在朋友圈发探洞的各种图片,也不会轻易让朋友“入坑”。“除非他们是真的想,但探洞前,一定要有系统的训练,跟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完全两码事。”

提醒

探秘洞穴 保证安全最重要

有着10年以上探洞经验的英国人Phil告诉记者,洞穴探险,会遇到攀岩、岩降、瀑降等情况,所以首先应该明确,它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极限运动,比攀岩更难,对探洞者的要求也更高。

探洞前,应进行专业培训,除了体能、负重训练,还要学习探洞必备的SRT(Single Rope Technique)技术,让身体感受和熟悉单绳升降,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遇险应急演练。其次,收集资料、系统准备,熟悉洞穴各方面信息,有无落石、地下河等,并确定探洞时间、路线,制定进入和撤出方案。第三,探洞装备方面,头盔头灯、手套、护膝、护腕、速降绳等是必备,基本的急救箱也必不可少。第四,探洞时,集体行动并在沿途做好标志,避免单独行动,随时清点团队人数。第五,食物方面,带上水、巧克力等,如果时间较长的话,可以带上简易炊具、方便面等。

最后,强调一下,不要一味去追求极限、挑战未知,保证安全最重要。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 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