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盘活文化符号创造新消费 长江索道走出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子
11-06 19:13:2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上世纪80年代建成后,长江索道就成了重要的过江交通工具;如今,长江索道变成了重庆旅游地标,经过改革,长江索道实现华丽转身。

去年,长江索道年游客接待量达420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2018年截止10月底游客接待量387.49万人次。将极具山城特色的交通工具与都市旅游相融合,长江索道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子,盘活文化符号,分食旅游蛋糕。

跨江索道打破交通瓶颈

“土飞机”成为重庆独特符号

“重庆是有名的山城、江城,巴山纵横,渝水连绵,成就了山水重庆的美名,也成为了当时市民出行与外界交往的负累。”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德兰回忆,即便1966年1月18日嘉陵江大桥、1980年7月1日长江大桥相继建成通车,但面对山高路陡、坡坎众多的独特地形,以及两江四岸为骨架的城市扩容发展格局,交通运力仍显杯水车薪,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当时,两江上有36艘过江渡轮渡,但是坐轮渡爬坡上坎的很辛苦,而且时间成本高。”孔德兰说,每当夏季涨洪水、冬季起大雾的时候,轮渡不得不面对停航的窘境,市民过江出行还是不太方便。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际,人们的思想逐渐被打开,就有人大胆创新设想,陆路、水路都不好走,能不能在江上修建“空中之路”。 

说干就干,克服了重重困难,1982年1月1日首条跨江索道嘉陵江索道正式运行。几年后,1987年10月24日长江索道也相继建成运营,索道全长1166米,最大载客量80+1人,单程运行5分钟,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跨江索道的修建,正是改革开放之际,人们打开了思想,敢想、敢干、敢闯,才有了今天的索道。”

timg (2).jpg

“索道刚修好我们就去坐了,坐完回来跟街坊邻居摆起来,当时心头不晓得好高兴好骄傲。”今年58岁的黄继中是土生土长的渝中区,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在朝天门一代下力(做劳力活),一天下来,收益好的时候才几角钱,索道一开通他便花了1角钱去尝鲜。“那种感觉你们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出来,真的有一种飞上天的暗爽。”黄继中说,当时重庆没有多少高楼,虽然有飞机,但是坐飞机对于老百姓来说,属于奢华消费,而索道就被人们称为重庆的“土飞机”。

“土飞机”的出现,缓解了市民出行难,也成为山城、江城重庆独特的符号。孔德兰介绍,当时,乘坐公交只要4分钱,而索道票价为1角钱,但是坐索道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由于不受下雨、大雾和涨水的影响,并且不堵车,能准点到达。长江索道客流量很快攀升,到1989年就突破百万,达到116.80万人次。

通勤功能日渐殆尽

索道开启旅游转型之路

改革开放之后,重庆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两江对市民出行的阻碍,也在一座座跨江大桥修建中,逐渐被人们所攻克。孔德兰介绍,随着城市交通结构的改善,公交网络的日趋完善,进入90年代后期,风靡一时的过江索道作为“点对点”衔接形式,因缺乏灵活性,客运功能逐渐弱化,两江索道在辉煌岁月后迎来了平淡时光。

“公共交通方便了,很多人不会专门跑来坐索道了。”孔德兰说,当时,索道公司也陷入了年年亏损和局面,特别是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两江大桥”的修建,两江索道面临了巨大的困境。其中,重庆嘉陵江索道因与大桥位置冲突,客流急剧下滑,于2011年拆除。2014年东水门长江大桥通车后,开车过江很快,走路也只需要10来分钟,越来越少的市民通过长江索道出行。 

“如果不转型,公司最多撑不过两年。” 孔德兰说,嘉陵江索道拆除后,长江索道也面临尴尬,可以说是“背水一战”。据了解,2005年,索道公司新领导团队,接过了历史留存的辉煌和现实赋予的重负。开始以不断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观摩学习、研讨分析,论证各类欲进入市场的契合度、竞争力及行业前景,并挖掘整理出两江索道“历史、文化、交通、旅游、科技、社会”六大价值。

为了向旅游景区转变,公司组织管理人员到云南、泰山、黄山等知名景区索道考察,学习旅游索道管理经验,以“公交市场化转型试点企业创建”为抓手,以“保护展现文物价值、提升国有资产价值”为核心,索道正式启动了旅游转型。

跻身国家4A级景区

长江索道分食旅游蛋糕

“早就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初见长江索道,2010年刚来重庆上大学,就和同学去体验了一把。”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曹梦颖说,临空飞度长江的感觉很奇妙,在空中俯瞰长江,远比两岸视野宽阔,那时坐索道还不用排队,而如今每到节假日索道必火。“即便如此,也还是会把索道景区推荐给来重庆游玩的朋友,在这里体验最地道的重庆。”

timg (4).jpg

想要从庞大的旅游市场中分食一块蛋糕,自身品质条件和提升不可或缺。为了优化索道旅游观光功能,长江索道为期三年的设备更新大修展开。在软件服务提升同步进行,从整体品质上符合景区规范。据悉,2013年10月,长江索道转型改造项目全面竣工验收;11月5日,正式通过景区评定小组验收;12月15日,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为了更好地打开知名度,2014年元旦小长假,长江索道景区连续三天晚间免费游玩,一次吸引了巨大的客流,迎来了年度第100万位游客,转型第一年即跻身“重庆景区百万游客俱乐部”。并在年初东水门大桥通车,年度通勤客量下降60%的局面下,实现了景区游客量38%的增长,年游客量达118万人次,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长江索道景区更是实现了接待量连连攀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索道景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达213万人次。2016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0万人次,达306万人次。去年,长江索道年游客接待量达到420万人次,一跃成为国内收费景区中接待游客人次第一名。今年初,重庆长江索道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升级打造智慧旅游

明年预约排号授权店有望达到10个

随着长江索道景区的客流量屡创新高,景区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升级。记者在景区内看到,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咖啡店、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等设施齐全,并开通了观光巴士,景区配套更加完善。

同时,景区内已覆盖免费WIFI,游客可以免费上网。在景区内还有免费讲解可以听,游客只需要用手机关注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重庆索道公司”,在公众号对话框内回复“讲解”,就可以用手机免费听讲解。

为方便游客乘坐,今年9月,长江索道景区开通智能分流系统。游客通过景区售票窗口、景区自助售票机、“重庆索道公司”微信公众号、OTA(在线旅行社)等方式,实名购票及取号后,根据信息提示,按号段凭身份证进入乘坐。在等候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游客可自行选择等候地点或到景区周边游玩,最大程度的减少游客原地等候的时间。

另外,今年国庆节前,长江索道景区联合周边景区、商场、酒店的首批预约排号授权店正式上线。据了解,游客可在授权店进行微信购票,并通过电子屏适时了解景区排号情况,根据信息提示前往景区乘坐长江索道。首批授权店有5个点,分别为的米民宿(重庆二厂店)、解放碑威斯汀酒店、东方花苑饭店、东原1891、杜莎夫人蜡像馆。孔德兰表示,明年还将布局3-5个授权店,授权店将有望达到10个。

■声音

重庆市客运索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德兰:

打造沉浸式体验产品 让文化印记活起来

一个城市,一个个性,一个产品,一个特点。市场竞争从吸引眼球到临门一脚,目标群体注意力最终会集中到产品本身,即产品价值属性是否是游客购买的关键点。旅游消费就是消费差异性和新奇性,只有建立在差异性和新奇性上的旅游产品,才有持久旺盛生命力。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的核心就是“玩”,文化旅游的关键不是静态文化展示,而是文化体验。因此,以一种能让资源由静到动,令抽象的文化活起来、使静态的文化动起来、把失落的文化找回来、让濒危的文化旺起来的方式,打造一个烙有强烈地域文化印记、融原生态环境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产品,是快速提升一个景区感知力与吸引力最有效的营销手段。

而文化旅游,重要的是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整体感受。旅游文化演绎,是指通过景区讲解员或带团导游,将静态文化动态演绎出来,形成情境化体验模式,增强感染力,使游客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链接

嘉陵江索道复建正在积极筹备 将融入时尚科技元素

嘉陵江索道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中国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大型双线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于1982年1月1日建成试通车。2013年12月底,嘉陵江索道正式开始拆除,这座为市民服役29年的索道,其轿厢和驾驶室等重要部件将作为文物被保留并陈列。

为响应广大市民复建嘉陵江索道的呼声,嘉陵江索道自拆除以来,索道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展复建相关工作,目前,索道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复建方案,将近日提交方案于相关部门决策。

“复建后的嘉陵江索道将不会和长江索道的风貌相同,将体现重庆另一个特色。”孔德兰介绍,长江索道作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无论基础设施和景区服务如何提升,索道都将尽力保留其原来风貌呈现。而未来有望复建的嘉陵江索道,在设计中,其建筑将融合重庆地方建筑特色,索道形式将更加时尚,并将融入科技元素。 

重庆入选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

将全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0月底,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转发《环球旅讯》消息,世界旅游及旅游业理事会最近发布《2018年城市旅游和旅游业影响》报告,对全球72个城市的旅游经济作了分析,就旅游业收入对GDP的直接贡献而言,重庆是全球旅游增长最快的城市。

该报告分析称,就旅游业收入对GDP的直接贡献而言,全球旅游增长最快的10个城市中,重庆位居榜首,其后依次为:成都、上海、拉各斯(尼日利亚)、广州、德黑兰(伊朗)、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胡志明市(越南)、孟买(印度)。

近年来,重庆提出了全力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下一步,我市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将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深度挖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切实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拓展旅游的空间,切实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创新发展。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全面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全力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把重庆建设成为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李舒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