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检测机构不存在、检测人员不会用显微镜……国产三文鱼事件引热议
05-27 16:37:42 来源:

中国青年报消息,来自青海省共和县龙羊峡水库的三文鱼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过去几天里,成为网友们争论的焦点,但是剧情进展太快,相关的消息更让人脑壳疼……

三文鱼由于低脂肪、高蛋白的特性,

近年在吃货群体中广受欢迎,

但是在过去几天里,

不少人的盘中餐三文鱼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到底怎么回事?

三文鱼被青藏高原承包,你可能吃了假的三文鱼?

5月22日,央视财经报道称,我国青藏高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说起三文鱼首先想到还是来自挪威、日本、新西兰、加拿大等地的“正宗”三文鱼。央视财经的报道传出后一些大V和网友围绕三文鱼的“身份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龙羊峡养殖场中的是“虹鳟”,并非“三文鱼”,而虹鳟鱼体内含有寄生虫,并不适合生吃。

一时间,吃货们剑拔弩张,硝烟四起,一些自媒体的标题是这样的……

我们吃的是假三文鱼?

三文鱼从属的“鲑科鱼”,学名是Oncorhynchus。鲑科鱼又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准确地说三文鱼属于鲑鳟鱼。而鲑鳟鱼又分为“海鳟”和“虹鳟”,虹鳟鱼英文名为rainbown trout,多数种群终身生活在低温淡水环境中,是淡水鱼。它的鱼肉颜色与三文鱼相仿。

一部分人认为,在中国市场,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在他们看来,“三文鱼”这个词包含了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正如目前国人餐桌上吃的金枪鱼,包括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鲣鱼等都叫金枪鱼。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严格地说三文鱼是海鳟鱼,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三文鱼都是“海产品”——不能因为虹鳟鱼和海鳟鱼同属鲑鳟鱼,就倒过来说虹鳟鱼是“淡水三文鱼”。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渔业协会官网5月24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国产三文鱼”的澄清声明,从内容上看,渔业协会是支持将“虹鳟”视为“三文鱼”的——想必这也代表了不少协会成员(主要是各地渔业局、水产企业等)的观点。

淡水的虹鳟鱼能不能吃?据新华社报道,25日,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接受记者采访,对相关误区进行了澄清和释疑。崔和表示,我国淡水三文鱼比进口三文鱼物美价廉、安全卫生,消费者不用过度担心食用安全问题。

那么,淡水三文鱼到底能不能生吃?为了证明这一点,大家也是蛮拼的,但是结果却……

有专家答疑?中科院:没有专家接受采访

比起鱼的分类,大家更关心的是虹鳟鱼到底能不能吃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一份“答疑”出现了:

这条被西海都市报发布并注明来源为昆仑观海和中国渔业协会的文章称: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后改为相关部门及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牧厅渔业局、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等单位接受专访,就有关青海虹鳟鱼相关问题回答了网友关切。

该回应主要说明了三点问题:

虹鳟鱼是不是三文鱼?事实上,消费者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一类鱼的商品名称,并非是一种鱼的名称。

青海籍虹鳟鱼可否生食?青海虹鳟鱼的养殖完全使用科学的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进行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青海籍虹鳟鱼为何物美价廉?青海境内养殖的虹鳟鱼属于人工繁育,具有生长周期短、肉质好的特点。另外,由于青海籍虹鳟鱼没有关税,因而上市后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该文章经@大青海网 转发后,引起网友关注,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5月26日早间,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 附上了一张@大青海网 的5月25日10时02分微博消息截图,特别圈出“中科院青海生物研究所”并指出“无此研究所”,此外,@中科院之声 还附上了院属机构列表的链接。

一篇关于“国产三文鱼”的报道又在舆论场上引发新一轮争议。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提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否为官方简称和民间简称不一致,@中科院之声 稍后回应道:问了@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了,没采访我们科研人员。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也作出回应,无专家学者接受采访,并列出历史沿革:

26日早间,被@中科院之声 点名的@大青海网 也做出回应,其刊出了微信公号“西海都市报”5月25日9时54分推送文章的截图,表示其为转载报道,下午又做出致歉声明:

目前,@大青海网 及西海都市报已将相关文字改为“相关部门及生物研究所”,报道并未删除。

作为文章来源之一昆仑观海已将相关文章删除:

企业竟这样检测寄生虫?网友:生物老师想打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章来源的事情还没说清楚,一台显微镜又成功搅局……

据报道,有媒体25日赶赴当地一家养殖企业,试图直播展示当地养殖环境以及捕捞、加工、检测全过程。但可能制作方和被采访者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段长达46分钟的直播中,一则10秒钟的片段被截取出来,26日在网上热传。

在这则片段中,工作人员声称要用显微镜检测鱼肉切片中是否有寄生虫……

然而,他的具体操作却极不规范,并引发广大网友更深层次的不信任……

截图:微博网友@瘦驼

网友指出:首先,“检测者”并未将鱼肉切成足够薄的薄片,也并未用载玻片和盖玻片做成标本;其次,“检测者”将样本放在显微镜的光源位置,而非载物台上……


在这种操作下,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检测结果”。

更尴尬的是,记者也跟着看了看显微镜,在画外音传来“这样可以看得很清楚”时,他也并没有对“检测”提出任何质疑。

网友纷纷表示,生物老师看了想打人:

在“青海三文鱼争议”爆发几天来,

不断有媒体、企业试图“及时”回应,

解决公众疑惑,

这本该是个值得鼓励的操作。

但遗憾的是,

至今,这鱼好不好吃还不知道,

希望有关部门及专家尽快发出权威声音,

对当地的三文鱼产业负责,

也给消费者一个明白。

原标题:我们吃了假的三文鱼?剧情进展太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