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掌故丨香国寺你听过吗?这个乾隆举人说它是重庆名山第一
12-24 09:18:27 来源:重庆下里巴人

重庆下里巴人消息,香国寺在哪里?在主城,这怕是好多人不晓得。如果另外说一个名字,江北的华新街,却是好多人都知道。

香国寺不是街,而是一座寺庙。寺虽已不存,因寺庙而起的地名却留了下来。香国寺一名直到解放初期,还标注在重庆市区地图上。香国寺旁有任家花园,四十年代的1944年至1949年间,就是重庆市第十区的治所。但任家花园名气小,一般人仍然称为香国寺。五十年代初起,江北区人民政府就驻在香国寺,直到迁驻寸滩街道金港新驻地,中间有数十年。这期间,曾设有区政府的派出办事机构香国寺街道办事处。再以后,香国寺街道办事处撤销,并入华新街街道办事处。

清代莺花渡古地图

六十年代牛角沱嘉陵江大桥通车前,香国寺与牛角沱之间,是市中区与江北区之间的重要渡口码头。

香国寺建于何时,不晓得。有人说建于明代,还说建文皇帝似乎路过此寺,被一道人发现追踪。明末清初的战乱,使史藉损毁,找不到与香国寺的有关的记载。在清代,关于香国寺的诗文很多,试摘录几首。

清乾隆十六(1751)年间的巴县知县王尔鉴,是乾隆《巴县志》的总编。今江北、渝北当时尚为巴县属地,为巴县江北镇。(乾隆十九(1754)年,以巴县江北镇划为江北厅,归重庆同知管理,不再属于巴县)。香国寺是江北镇的名胜,王尔鉴也因此慕名游览。时值八月,桂花正开,县太爷到来,让寺僧既意外也惊喜,连忙“请上座、端好茶”地接待。寺僧知道这王知县是雍正年间进士出身,很有些文才,因此取出刚写的桂花诗请王尔鉴指教。两人一边品茶,一边谈诗论文,很是相投。事后,王尔鉴写了《八月二日香国寺僧恒送桂花诗以视之》一诗,来记述这次香国寺之行。诗中说:

“传闻香国寺,岩桂早花开。欲遣吴刚去,相将老纳来。

清芬含宿露,疏影乱琴台。俨到皈峰上,秋风坐把怀。”

比王尔鉴还早的清康熙四十四(1705)年进士龙为霖,是巴县人,曾在云南、广东当过知县、知州,还任过知府。在潮州府时,为官清廉有些德政。去官时,潮州人感念他的政绩,为他立了祠堂,年节祭祀。龙为霖回到巴县后,常与诗友结伴,外出野游观山望景,吟诗唱和。有一天他邀友一道出游江北,一路尽兴。待想过江回城,天色已晚,船也收渡。于是打着火把、提着灯笼,找到香国寺借宿。过后,他也写了《宿香国寺》一诗记述此事:

“把炬寻山寺,江干一线通,高楼停月小,疏竹倚天空。

香篆浮金鸭,灯花缀玉虫。坐谈清净理,茗饮听松风。”

重庆城内城外名刹古寺不少,一到节日,香客游客自然多到这些地方进香、游玩。长安寺有“第一山”之称,山门牌坊上就写有这三字。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说是还有比长安寺更好的地方,这就是香国寺。

巴县乡贤陈廷誾是乾隆举人,也算是个才子。他以前去过香国寺,觉得香国寺还可以。在重阳这天,又重游了香国寺。回来给朋友说,长安寺是第一山,我说香国寺才是重庆名山第一。还把他的感受写进诗里。在《丁丑重九游香国寺》一诗中,这样写道:

“名山此第一,重九得重游。人淡黄花酒,风高碧树秋。

吾庐思亮叟,方丈见瀛州。兴极江天暮,寒云自去留。”

香国寺不但桂花好,还有两棵果树,让人稀奇。这两棵树一棵是龙眼,一棵是荔枝,年年硕果累累。在当年的重庆城内,以及周边的大小寺观,都没有这种树。每到果熟时节,进香的香客、郊游的游客,都要来寺里,向寺僧讨果子品尝,以饱口福。

张兑和是乾隆年间的巴县知县,淅江人,中过举,虽说会试名落孙山,却也因文才荐为内廷教习。到巴县上任后,当然也要体验巴县的风土人情。听说香国寺有本地稀奇的龙眼、荔枝,况且古寺香火旺,风景好,也去游览一番。可是季节不对,这两株树果子已经摘完。无奈游玩一阵,就回了县衙。后来写了一首《香国寺》的诗,来说这件事情。他写道:

“言寻香国寺,落日翳孤墩。万木临秋水,三江月到门。

人烟依磬夕,渔火隔林昏。为问炎州果,何年结净根。”这炎州果,指的就是这龙眼、荔枝。

有个湖北游方和尚,叫清纯,号半禅。到四川各地游历,走了不少名山大川,宝刹古寺。到了巴县后,听说香国古寺名气很大,有点不以为然。认为县人见识少,有吹嘘之嫌。不过他还是决定去香国寺看看,以作印证。到了香国寺,才晓得县人所说不假。过后,他以《游香国寺》一诗,来说自已的感受:

“此地烟霞古,今来始信之。竹深三径僻,春老一花垂。

随意探陈迹,分明认旧碑。几时容洗钵,拄杖复题诗。”

前面说了香国寺后来并入华新街,接着说华新街。

华新街的由来。抗战前,刘湘的二十一军与华西兴业公司合组成立华联钢铁厂。抗战时期,华联钢铁厂在原华西兴业公司的基础上开始扩建。一些拆迁户在香国寺附近修建住房,逐渐形成一条街。这条街依华联而成,就以华联钢铁厂新街之意取名华新街。

华新街因华联钢铁厂而名,就得简单说了这华联厂的前世今生。

二十年代,四川各路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社会不安定,民生极苦。三十代初期,刘湘逐渐出头,形式上统一了川政。重庆地方一些有识之士,报着实业救国的愿望,准备兴办实业。

当时有胡仲实、胡叔潜两兄弟,想到四川有铁矿、煤矿,能炼土铁,但不能炼钢。如果能建一座现代钢铁厂,将会对重庆乃至四川的建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于是向重庆官、商、个人发起倡议,集资筹款,筹建“华西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1932年,以董事长甘绩镛为首的董事会,宣布“华西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请胡子昴为总经理,经管勘测、设计、征地、建设等工作。工厂的厂址,经再三比较,最后选定在香国寺附近的嘉陵江江畔,一块人口不多的荒地。

四川王刘湘,才把熊克武在磁器口的电力炼钢厂弄过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就有风闻,说蒋介石要“国营”这家电力炼钢厂。想到中央军已经入川,蒋介石想要,不给还不行。实在要拿去,咱就另建一个厂。

华西兴业公司是股份公司,刘湘是有股份的。董事长甘绩镛就是他二十一军的政务处长。于是将华西公司接过手来,合办为“华联钢铁厂”。

名义上是合办了,可是钱还是那么多,钢铁设备是要大钱的。他刘湘也拿不出这大笔钱来,就想到去贷款,在重庆虽说贷了一些,仍有很大缺口。此时抗战爆发,全民抗战,更需要有强大的钢铁工业来支持前方作战。于是他想到了要政府支持,向中央申请贷款,

他报了一个日产30吨的钢厂计划,派人找到孔部长,要求贷款600万元。孔部长见有好事上门,送钱的来了,心头高兴得很。说道,你这个30吨的钢铁厂规模太小,要搞,就搞大点,弄个120吨怎样?大企业产量大,才有大效益噻。刘湘听说了,先是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孔部长又说了,钱可以由国家银行投资入股,不过,你这华联钢铁厂就必须得改组。这一盆冷水又泼了下来,啥子改组哦,不过是搭个干股,伸手要钱罢了。

刘湘晓得这改组的名堂,但又没法,只好同孔部长派来的官方代表谈判。最后商定,华西以“中国无线电公司”、“华联钢铁厂”、“华西兴业公司”名义分别投资。政府部份由中央信托局负责出资。并吸收重庆地方官商资本入股,成立“中国兴业公司”。华西公司的主要高层人员,可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由于孔部长“持有”的股票最多,经“选举”, 孔部长就成了当然的董事长。行政、技术方面以华西公司为主,负责工厂建设、设备安装、生产等事项。

“中国兴业公司”成立后,是后方官商合办的最大钢铁企业,仅次于“钢迁会”。抗战期间,在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钢厂工人仍然坚守岗位,努力生产,产量逐年提高。比如1943年,就生产了4000多吨钢,以及100多吨钢铸件,有力地支持了重庆的军工、民用生产。

抗战胜利了,国民政府还都回南京。“中国兴业公司”是官僚资本控股的,董事长走了,也就没人管了。订货减少,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停产。官家不管,商股众人只好商量,设法将部分畅销的民用产品先恢复生产,以图自救。可有了点起色,官家又来插手。众商股始终摆脱不了官僚资本的控制,只好硬撑着,拖一天算一天,半死不活地过日子。

重庆解放后,“中国兴业公司”被人民政府接管,官僚资本部份充公。对于私股部份,经与众股东协商,按市价赎买。接管后“中国兴业公司”改为国营,命名为重庆104厂,后更名为“重庆钢铁公司第三钢铁厂”,简称“三钢”。

数年前,三钢厂拆迁,厂址地盘用作民、商建筑。

任家花园旧照

原标题:重庆老龙门阵丨香国寺在哪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