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夹缝男孩”郑海洋。
那一天
地震袭来,北川中学大部分教学楼倒塌,正在教室上课的郑海洋与同学被困废墟夹缝之中,郑海洋双腿被压,被困超过22小时后获救,双腿高位截肢。
那一月
获救后,亲眼见证同学遇难的郑海洋心理受创,不想上学,害怕见到同学,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因为心理受创,他留级一年,随后考上了北方一所专科学校学习电子商务。
这十年
2012年,受邀到伦敦出席科学大会,足迹遍布国外。大学毕业后,先后三次创业,经历过两次失败,现在还在路上。靠创业买了房子,还谈了恋爱。
地震对郑海洋的影响已经逐渐消散,他希望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去年,他完成了一部十万字的个人回忆录,名字叫作《废墟下的22小时》,将地震当时所见所感写了出来,发表在网络上,“也算是对遇难同学的一个纪念,对十年前经历的地震做一个了结和告别”。
门铃响了3分钟后,门被打开了。
一个直直地坐在轮椅上,戴着宽边眼镜的青年出现在记者面前:“我是郑海洋,大家请进。”他熟练地用轮椅转身进屋。他上身穿着白色T恤蓝色西装,下身一条蓝色的牛仔短裤。可以看出,牛仔短裤应该是牛仔长裤剪短而来,但剪得并不整齐,边缘有许多毛边。裤管之下,空空荡荡。
房间有130多个平方,三室两厅,房间干干净净,客厅墙壁上贴着一些金属装饰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卧室,里面除了一台可以打游戏的电脑,还有一台安装好脚架的照相机。“这就是我的新家,靠我创业挣的钱买的。”郑海洋笑着说,身子在轮椅上坐得笔直。虽然没有了双腿,你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曾经1米83的身高。
写十万字回忆录与过去告别
郑海洋是四川省北川县人,羌族,1991年10月生。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时,就读于北川中学高一·(二)班,当时只有17岁。
地震发生后,郑海洋身处废墟夹缝中超过22小时,媒体报道时称其“夹缝男孩”。获救后,震前身高1.83米的郑海洋双腿高位截肢,大部分时间躺在轮椅里,曾经是校篮球队成员的他再也不能打篮球了。
地震后,亲眼见证同学遇难的郑海洋心理受创,不想上学,害怕见到同学,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每天晚上睡不着,脑子里全是地震时的噩梦”。但经过十年的时光,现在已经看不到曾经的阴影,他脸上时刻洋溢着笑容,地震的伤口已经愈合:“有些事情既然无法改变,再痛苦,只能接受。”
去年,他完成了一部十万字的个人回忆录,名字叫作《废墟下的22小时》,将地震当时的所见所感写了出来,发表在网络上,“也是对遇难同学的一个纪念,对十年前经历的地震做一个了结和告别”。
屡败屡战 三次创业雄心不减
郑海洋开发的新创业项目。
他更愿意谈的是现在的生活和他的IT创业经历。
高中阶段,因为心理受创,他留级一年,随后考上了北方一所专科学校学习电子商务。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21岁的郑海洋受国际奥组委的邀请,亲赴英国南部城市格拉斯哥,参加了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会议期间,他还作为全球40位杰出青年学者的代表,受到了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唯一的女儿安妮公主的接见,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专科三年,他在大学里一边读书一边准备创业,希望做一个像马云一样的互联网英雄。2013年,22岁的郑海洋报名参加“西部阳光北京行”,在那次活动上,郑海洋去了聚美优品,见到了心中的偶像陈欧,这更激发了他的创业梦想。
2014年大学毕业,他回到成都,和几个朋友一道,投入10多万元,开始创业做图片导购网站,当时在成都的一个园区有免费办公室,还招了3个员工。然而不到半年,就宣告失败。“当时凭热血在做,资源、资金、经验都不足,算是交学费。”
2015年初,他和伙伴们再次出发,创建了APP“草莓秀”,致力于服务“90后”创业者,模式类似虎嗅、36氪等科技新媒体。但后来,因为与合伙人就企业发展方向发生分歧,郑海洋从中退出,将变现的10多万现金在北川新县城按揭买了现在的房子。
2017年,郑海洋第三次创业,创立了一个残疾人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假先生”APP,“我的初衷是帮助残疾朋友,找到更好的康复医疗产品,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把市场链接起来,把产品和服务一起解决掉,商业模式类似于汽车之家,主要做平台。”
对这个项目,他信心满满:“这个领域目前是一个空白,医疗康复是刚需,市场挺大,别人都是用传统的方式运营,我们用互联网思维操作就是机会。”公司一共5个合伙人,郑海洋出任公司CEO。带着这个项目,他当年还参加了山西卫视节目《异想天开》,得到了导师和投资机构的认可。
郑海洋说,公司有个10人的团队,自己不拿工资,前期压力比较大。目前公司基本走上正轨,每月有五六万元营业收入,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现在已经开始洽谈天使轮融资,公司初步估值3000万左右,“我们专注细分化的市场,没有上市的目标,后期希望做大之后被大公司收购进医疗板块,就像现在的摩拜一样。”
无腿却独行了很多地方
除了创业,27岁的郑海洋依然不改年轻人贪玩的本色。不能打篮球了,但NBA的比赛还是要继续看。最大业余爱好是看电影,喜欢看悬疑烧脑的电影;最近从成都回来,他专门坐着轮椅去北川电影院看了《暴裂无声》,并推荐记者也去看。
同时,轮椅并未限制他的活动范围。他坐着轮椅去了许多地方,坐飞机、乘高铁,并多次出国,比他身体健全时走得更远,“出门都是我一个人去,父母从来不得管我”。
而重庆是他最常去的一个地方,经常跑到重庆吃火锅,观夜景,因为那里有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人——曾经的主治医生滕苗。
2008年,他被救出来以后,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做了截肢手术,5月19日转院到西南医院,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漫长治疗时光。在西南医院,烧伤科的医生护士对他很好,许多至今都有联系。而主治医生滕苗特别让他感动,“我做完手术,他亲自给我煲鸡汤,送到病房;可以坐轮椅了,他还接我到家里,给我买各种衣服裤子及其他生活用品。我把他当哥,他把我当弟,他帮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期。”
手术之后,郑海洋回到成都,但一有空,他还会专程到重庆找滕苗耍,一起去吃刘一手火锅,去重庆大学城玩,到洋人街参观,“他相当于我在重庆的亲人”。滕苗夫妻也曾经多次带着孩子,到成都和北川看他。
对于未来,郑海洋没有设限,“我可能结婚会很晚”,他希望30岁以后再成家。地震对他的影响已经逐渐消散,目前27岁的他希望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永松 摄影 罗伟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