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天气渐暖,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之一。清明,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还是一个养生节气。那么,在清明前后时间段里,大家该如何养生,才能达到防病健康的效果呢?
清明时节,依“五运六气”学说推算,属于主气二之气“少阴君火”阶段。《黄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记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也就是说,这个节令,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阳气上升外透,对于内热较甚(少阴有余)的人,如果外受寒邪痹阻,阳气会雍滞于皮内,荨麻疹等皮肤病多发,甚至内热痹阻耗伤肺气,形成疝气。而对于素体阳气不足(少阴不足)的人,因为阳气上升外散过多,易导致肺气不足而形成特有的痹证,即各种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甚者阳气耗散过多,血涩不行,导致内生积聚如肿瘤等疾患,还有可能出现尿血。
所以,这个时节,我们养生要因人而异。对于阳热偏盛之人,应该顺应此时阳气上升之性,多运动,让阳气外散出去,避免肌表受凉导致阳气雍滞于内。而对于阳气不足之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避免过多的扰动阳气,从而减少阳气散于外。这里我们还要说说清明灸。顾名思义,清明灸,是在清明时节艾灸,中医认为艾叶的温性和自然界上升的阳气相合,此时艾灸,温补的作用更好,养生却病,事半功倍。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清明灸只适用于阳气较弱之人。
吃:“两多一少”很重要
1、多吃“柔肝”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 “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2、多吃“除湿”的食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大家都知道,湿气是健康的头号敌人,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3、少吃“生发”的食物
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适合清明时节吃的食物
田螺
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市场买回的田螺要放养三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河蚌
据说和田螺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菠菜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视网膜退化的危险。贫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汤。视力模糊者可取鲜菠菜、羊肝各500克,将水烧沸后入羊肝,稍滚后下菠菜,并加适量盐、麻油、味精,熟后即可食用。
马兰头
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许多野菜都是春天长成,最嫩时也是在春天,像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最适合吃马兰头的。马兰头的制作最为简单,只要和豆腐干干拌后点上香油即可。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适合春季养生食用,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还对初春常见的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龙爪菜。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节,正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炝、炒、打卤下面条、做成包子馅等,吃法极多。蕨菜营养丰富,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们称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鲜的蕨菜带有较重的苦涩味。食用前需要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如果少了这个步骤,蕨菜入口就比较苦了。制作得当的新鲜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难得的上乘酒菜。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丝。
在清明节前后,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有些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比如老人、幼童、孕妇、脾胃虚弱者等。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所以,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
喝:这些茶、粥可以喝
清明时节,这些清明养生茶、养生粥,推荐大家不妨多喝一喝,尤其是中老年人。
1、黄芩茶
材料:黄芩6克、绿茶3克。
做法:将黄芩用200毫升水煮沸,然后用它来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利尿、降压、镇静等功效。
2、桂圆红枣茶
材料:桂圆、红枣各5颗。
做法:将桂圆和红枣用沸水冲泡,最好将红枣划开。
功效: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润肺等功效,主治倦怠无力、失眠健忘。
3、山楂生麦芽粥
做法:山楂、生麦芽各10克,粳米100克。将山楂洗净切片与生麦芽放入锅中,煎水取汁,将汁液与粳米煮粥食用,可稍加蜂蜜调味。
功效:本品可消食化滞,可适用于腹胀,食积,或大病初愈,胃弱纳差的患者。
4、白豆蔻粥
材料:白豆蔻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豆蔻去屑杂质,打成细末待用。将粳米熬粥,粥将成时,撒入白豆蔻粉末,稍煮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可开胃健脾、理气消胀,可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
5、胡萝卜菊花粥
材料:胡萝卜30克、枸杞10克、菊花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胡萝卜洗净切丁,菊花研末,与枸杞和粳米加水共同煮粥,早、晚餐食用。
功效:本品可健脾助运,补益肝肾,特别适合于春天调补肝脏食用。菊花清肝火,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
6、陈皮菊花脑粥
材料:陈皮6克、菊花脑30克、粳米适量。
做法:先将陈皮洗净切碎与粳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切碎的菊花脑,再稍煮片刻,加调味品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可开胃调中,降血压,尤其适合于冬春季血压偏高的人群食用。
7、鸡肉黄芪粥
材料:鸡肉60克、黄芪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黄芪煎水取汁,再将汁液与鸡肉和粳米加水煮粥熟透即成。
功效:本品可健脾补肾,增强免疫,可用于气虚,身体虚弱,反复感冒,抵抗力差者,效果极好。
8、核桃补气粥
材料:核桃仁5个,生黄芪、陈皮、白术、白芍各6克,粳米适量。
做法:把核桃仁和上述各味药捣碎,与粳米煮粥食用,可加冰糖调味。
功效:本品可健脾补肾,调整免疫,固表益气,可用于脾肾两虚,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不愈者。
穿:“被发缓形”
清明时节宜 “被发缓形”。“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节,肝对应的颜色是青绿,春天的打扮可以向蓝和绿靠拢。
住:夜卧早起,神清气爽
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 “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早晨7—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行:多动少静,春练别赶早
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
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强登山。
玩:放风筝益身心
中医认为,只有春天最适合放风筝,这时候放风筝,顺应了天地之气,最有益于身心健康。并且多增强户外运动,对身体机能的调节也是功不可没。
来源:东方网、青岛全搜索电子报、人民网、济南时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