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一起读《论语》丨为政第二篇之三
06-06 19:22:23 来源:大渡口发布

《论语》

为政第二03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参考译文】

子游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现在所谓的行孝,只是说能养活父母。但狗和马都有人养活啊,如果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那这和养狗养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释词】

子游: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孔子晚年弟子,小孔子四十五岁。列名于文学科。

是谓能养:孔子指的是世俗之人认为能养活父母、让父母有饭吃就是孝。是,惟、只。

皆能有养:犬马同样都能有人养活。此句有三解:一,人养犬马;二,犬马养人;三,犬马相养。今取第一解。

不敬何以别乎:至于养父母,如果没有敬心,那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不能区别于养犬马,则何孝之可言?朱子曰:“敬”非严威俨恪之谓,只是不敢忽妄便是。别,区别、分别。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为孝必敬。人之所养,乃至于犬马,同其饥渴,饮之食之,皆能有以养之也。但人养犬马,资其为人用耳,而不敬此犬马也;人若养其父母而不敬,则何以别于犬马乎?言无以别。明孝必须敬也。

朱子曰:养,谓饮食供奉也。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

李炳南曰:敬与不敬,是人兽之别。

康有为曰:《孟子》谓:“爱而不敬,兽畜之。”《坊记》:“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言小人亦能尽力养亲,惟狎恩恃爱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孔子恐人知爱亲,而不知敬亲,故因子游发之,其词意警切矣。

钱穆曰:孟子曰:“食而不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是犬马亦得人之养,可见徒养口体不足为孝。……皆能有养,正谓皆能得人养。或疑不当以亲与犬马相比,然此正深见其不得为孝。孟子固已明言豕畜兽畜矣,以孟子解《论语》,直捷可信。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蕅益大师曰:以犬马养,但养口体。能养志者,乃名为敬。

《盐铁论》曰: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贵其礼,不贪其养,礼顺心和,养虽不备可也。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张栻曰:事亲以敬为本,养而不知敬,则但为养而已,是何以别乎?以敬为本,则所以养者固亦在其敬之中矣。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参考译文】

子夏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只是)有事情,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就让年长者先吃,难道这就能算是行孝了吗?”

【释词】

色难:孝子奉侍父母,以能和颜悦色为难。色,颜色、容色、脸色。难,不容易。朱子曰: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

弟子:即后生,年轻晚辈。姚鼐曰:先生,本父兄之称;后生,本弟子之称。以师长犹父兄,故亦以先生称之;而凡受业者,遂亦谓之后生,观《仪礼》“兄弟后生举觯”,可知立名本义。

服其劳:服,从事、担负、操持。劳,劳作。

先生:年长者,里面也含师之意。弟子事长者,有敬即可;子弟事父兄,则敬必兼以爱,所以孝养父母色难,必要有敬有爱,不能仅仅“服其劳、馔”而已(孝养父母不能仅如敬待先生般)。

馔:食用。

曾是以为孝乎:曾,如乃、尝。

【先贤精义】

何屺瞻曰:曰弟子,曰先生,则以幼事长之常道也;罔极之恩,可以是为报乎?

郑浩曰:夫子言此,乃弟子事先生之礼不足以为孝也。

江熙曰:或曰,劳役居前,酒食处后,是人子之常事,未足称孝也。

《四书反身录》曰:服劳奉养,古人尚不以为孝,若并服劳奉养而有遗憾,罪通于天矣。

刘沅曰:此章言敬而不爱,亦不得为孝也。服劳奉养,凡弟子事尊长皆然;事父母则深爱,和气自心。

颜延之曰:夫气色和,则情志通;善养亲之志者,必先和其色,故曰难也。

《礼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朱子曰: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

张栻曰:色难,《记》所谓“愉色婉容”者是已。盖非爱敬之至,和顺充积,则形于外者不能常然也。

孔广森曰:“有事弟子服其劳”,勤也;“有酒食先生馔”,恭也。

蕅益大师曰:根于心而生于色,孝在心而不独在事也。

钱穆曰:人之面色,即其内心之真情流露,色难仍是心难。

钱穆曰:以上四章皆问孝,而孔子所对各不同。或疑乃孔子因人施教,针对问者之短处与缺点。于是疑子游或能养而稍失于敬,子夏或对父母少温润之色,凡此皆属臆测。《论语》文辞简约,或当时间语有不同,孔子针对问语而各别为说,记者详孔子之言,而略各人所问,遂若问同而对异。学者且当就文寻绎,知孔子言孝道有此诸说,斯可矣,不宜离此多求。

李炳南曰:以饮食养父母,不算是难事。唯以和颜悦色侍奉父母,才是难得。一个孝子,与父母相处时,心中自然和顺欣悦,形之于外,便是和颜悦色。此色是孝心的表现,能养父母之心,所以是难。《礼记·檀弓》篇记载,事亲与事师,皆须奉养与服勤,但丧礼有分别。师去世时,弟子心丧三年,不须穿丧服。平时事师虽然与事亲要同等的奉养服勤,但事师着重于尊敬,事父母则着重于亲子之情,须有和颜悦色,所以只拿事师之道来事父母,不足以为孝。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与颜回整天讲学,他从不提不同意见和疑问,像是个愚笨之人。他退下去之后,我察看他私下里的研习,(对于我所说的)他也有很多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啊!”

【释词】

回: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国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名列德行科,孔子称其好学。正义:《说文》,“回,渊水也”,“渊”下云“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此颜子名字所取义。

终日:竟日、整天。

不违:不违背,指只是听受、不提出任何异议。钱穆:有听受,无问难;如愚人,是即默而识之。

退:去、离,学生从老师处回去。

省其私:省,省察,察看。私,颜子离开老师之后、自己居处时的言行。

亦足以发:发,发明、启发、发挥老师所言之理。对于老师所说的,能够有自己的心得而发挥之。(《正义》:发,拨也,拨使开也。)

回也不愚:孔子称其不愚,正是深赞其聪慧。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美颜渊之德。(亦是叹其好学)

孔安国曰:察其退还与二三子说释道义,发明大体,知其不愚。

熊埋曰:察退与二三子私论,亦足以发明圣奥,振起风训也。回之似愚而岂愚哉?既以贤颜,又晓众人未达者也。

李炳南曰:前说“如愚”,实非真愚。所以孔子又说,回退出之后,我省察他私与二三弟子言谈,亦足以发挥所闻的义理。颜回默识,故不问。不问,如愚者之不能问也。颜子默而识之,寡言笃行,正是他人当学之处。所以孔子说颜回不违如愚。

朱子曰:愚闻之师曰:“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张栻曰:“不违,如愚”者,心潜默识,非言语之可识;退而察其私,则亦足以发明斯道。是夫子之所言者,颜子体之于日用之中而无间也。此其请事斯语之效欤?善学者,以身履之为贵。圣人之观人,亦考其实有诸己者何如耳。

郑汝谐曰:颜子见其坚高,见其前后,见其所立卓尔,不言之际,犹有所觉,闻言而解,尚何俟于辨问乎?

钱穆曰:此章殆是颜子始从学于孔子,而孔子称之。若相处既久,当不再为此抑扬。

《四书通》曰:颜子之资邻于生知,故无疑难答问,而自有以知夫子所言之理。颜子之学勇于力行,故虽燕居独处而亦足以行夫子所言之理。不曰“行”而曰“发”者,夫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惰则不发,发则不堕。孟子曰“时雨化之”,先儒以颜子当之。物经时雨便发,颜子一闻夫子之言便足以发,故周子曰:“发圣人之蕴教万世无穷者,颜子也。”且不徒发之于人所共见之时,而能发之于己所独知之地,颜子盖真能发夫子约礼之教而为慎独之学者也。

《四书反身录》曰:大凡聪明自用者,必不足以入道。颜子唯其如愚,所以能于仁不违。又曰:回之如愚,正回之聪明绝人、受教有地、入道有机处。……盖回之听言而悟,超语言文字之外;赐之听言而识,囿语言文字之中。悟超言外,因言可以悟道;识囿言中,则因言反有以障道。

原标题:一起读《论语》008期丨为政第二篇之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