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给女朋友买防晒霜仅仅是为了美白?NO,还有健康!
06-06 10:00:25 来源:网易-浪潮工作室微信公公号

即便40度高温,中国人也可以不擦防晒霜,光着膀子直面烈日骄阳。

先来做个对比,仅有21.3%的中国人有使用防晒霜的习惯,主要是女生,而94%的澳洲人出门会涂抹防晒。尤其在中国男生眼中,擦防晒是娘炮行为,超过70%的中国男性从不防晒,94%从未使用过防晒霜。

这样奇妙的人群分布背后,其实是中国人把防晒霜简单理解认知的单一化:防晒被归为了简单的美白产品,而不是为了健康。

这样的理解是错的。说到底,中国人对防晒霜的认知太少了。防晒霜不止简单防止晒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抵御紫外线,保护我们的皮肤,延缓衰老。

逃过皮肤癌的中国人

要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和欧美人不一样,偏偏不爱防晒,这还要回到几百年前。

从17世纪开始,佝偻病在欧洲横行,也就是骨骼畸形和生长障碍,最严重的时候英国有约25%的儿童饱受折磨。直到1916年,纽约的两位医生艾斯和昂格尔发现,晒太阳可以治愈婴儿的佝偻病。为了让欧美人直起腰来,一场全民晒太阳的健康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在佝偻病的阴影下,许多欧洲人都以暴晒为荣,以防晒为耻。英国剑桥开设了专门教孩子如何晒太阳的夏令营,伦敦政府干脆在市中心建了个公园,让大家脱光了衣服敞开来晒,进行健康的“晒太阳社交”。



1951年的沙滩时尚 / Pinterest

“每天暴晒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的理论很快从欧罗巴大陆传到了美国。1930年,美国医疗协会紧跟英国老大哥,安利全民日光浴。不仅如此,美国人还把“人定胜天”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天有阴晴,紫外线灯却没有,家用紫外线灯赶紧装起来。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学生着想,特地设立了专门的“晒太阳室”,以紫外线灯确保大家晒得开心、晒得尽兴。

而如此热爱晒太阳的欧美人用日晒换来了什么呢?佝偻病发病率是降低了(后来的研究表明,佝偻病发病原因在于缺乏维生素D,其实无需日晒就可以补足),可皮肤癌却成了新的梦靥,成为当时欧洲地区发病率第一的疾病。



2005年5月24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度假者在巴厘岛海滩游玩 / 视觉中国

“人类健康之光”的紫外线灯不仅会把皮肤晒伤,还是关键的致癌因素,在十八岁前严重的一次晒伤会让皮肤癌的发病率高出一倍。

就这样,风靡欧美的日光浴风潮戛然而止,如何科学防晒成为了欧美人民新的课题。

1942年,一种叫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成分被发现,能有效屏蔽紫外线,防止晒伤,此时防晒霜的研制才走上正轨。

喜欢光着膀子、瘫在沙滩,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欧美人民,对“防晒伤”的防晒霜有着庞大的需求。最终,防晒霜成为了像洗发水一样常用的个护用品。



美国棒球队员球洛伦索·凯恩在比赛前在他的脸上喷洒防晒霜 / 视觉中国 GettyImage

而中国人与防晒霜的命运却不是如此,命运交错间包含着各种幸与不幸。

幸运的是,在皮肤癌这件事上,中国人生下来就躲过了一劫。肤色是决定皮肤癌发病率的重要因素,皮肤中的色素可以减缓紫外线的伤害,肤色越深皮肤癌发病率越低,因此以肤色作为皮肤癌发病的比较标准,白人>亚洲人>黑人。

不幸的是,逃过了皮肤癌这一劫,中国一切与防晒有关的脚步都是落后的。

对比欧美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的防晒剂研究,中国直到2001年才有关于防晒化妆品的专利申请问世,到2009年才进入快速发展期。

虽然关于防晒霜的专利申请总量开始增长,但核心技术防晒剂仍主要靠欧美进口,防晒教育在中国更是完全不见踪影。在复旦大学针对防晒常识的调研中,只有50%的中国人明白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30%的人知道在室内和冬季依然需要防晒,55%的人在填写问卷前从来没有过任何防晒措施。



这位大哥脸上敷紫菜的做法不宜学,上面的小水珠会像微型放大镜,紫外线穿过容易灼伤皮肤,因此,在海边一定要擦防晒,身体上的水珠要擦干 / 视觉中国

低发病率的皮肤癌、落后的防晒生产水平、贫瘠的防紫外线健康知识,一环扣着一环,中国人不爱擦防晒霜的习惯就这么养成了。

一切只是为了白

尽管我们不爱擦防晒,但是中国人或者说中国女性,对“白”是有执念的。

在全国整体护肤品消费者中,30.3%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美白功能的护肤品,仅次于补水功能。消费者平均每周使用8次美白类产品,消费群体以20-40岁的女性为主。在美白化妆品这项事业上,中国女性敢花钱愿花钱。



上海一“熊孩子”暑期在家拿妈妈万元面霜拌出“天价橡皮泥” / 视觉中国

这种执念与肤色背后的隐含意义息息相关。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漫长过程中,肤色一度成为对人先入为主的判断标准。肤色黑代表需要长时间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理所应当地被认为是社会中下层,而肤色白则象征着在室内从事轻松的脑力劳动,是社会上层。

于是乎,“白富美”成了值得艳羡的女性形象,“白瘦幼”成为了中国男性的择偶标准。

可偏偏中国人天生就容易黑。根据皮肤的日光反应,也就是从晒黑和晒伤两个维度衡量,皮肤被分成六种类型。根据日本化妆工业联合会调查,亚洲人多为第三型和第四型皮肤,也就是不容易晒得浑身发红,却很容易出现皮肤黑化的特殊体质。



2010年7月1日,游客在世博荷兰馆大草坪避暑休息 / 视觉中国

“以白为美”的审美观念和“一晒就黑”的残酷现实,让中国女人从未停止过追逐美白产品的脚步,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站起。

在古代,美白的手段还比较直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往脸上铺上两斤粉。如今直接涂白行不通,有些爱美人士已经率先迈出了第二步——漂白。

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妆品中添加具有腐蚀、剥落表皮角质细胞的物质来达到美白效果。常听到的“果酸换肤”就属于温和版的漂白。“刷一层白一度”,只可惜皮也会被越刷越薄,皮肤屏障被破坏,造成敏感肌,是治标不治本的典型手段。

事实上,这些姑娘的美白之路都走歪了,防晒才是美白的第一要义。



2004年7月1日,上海四川中路上一名行人用毛巾遮阳 / 视觉中国

要了解防晒,首先要了解紫外线。紫外线按波长分为长中短三个波段,也就是UVA、UVB和UVC。最后一个UVC在努力进入地球前就被臭氧层拒之门外,基本不用考虑了。

剩下的两个里,中段的UVB能直达皮肤表面,是晒伤、晒红、晒出水泡等一切皮肤问题的罪魁祸首,可以称为“晒伤段”。伤痕累累的欧美人研发防晒霜的时候,最先瞄准的就是“晒伤段”UVB。因此隔绝UVB在很早前达成了全球共识,在防晒霜标示为“SPF”,SPF越高则防晒伤能力越强。

而长波长的UVA则是亚洲姑娘的修罗场,它能够直接伤害真皮层,也就是皮肤最底端,引起黑色素沉淀,可以称为“晒黑段”,对亚洲女人来说,伤不伤无所谓,关键是不能黑。



2011年6月19日,西安环城公园里,一对年轻人躺在起坐板上,打着伞午睡 / 视觉中国

更懂亚洲女人的日本人首先推出了“晒黑段”UVA防护标准,在防晒霜中显示为“PA”。标准是用防晒霜后几个小时变黑,加号越多防晒黑能力越强。

因此,日系防晒霜也得以称霸中国姑娘的梳妆台。说白了,中国女人涂防晒的目的只是为了美白。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亚洲女人来说,不涂防晒,会老得更快。

防晒是最便宜的护肤

很多人认为,亚洲人老得慢,不用像欧美人一样天天擦防晒。但早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群比较少暴露的人皮肤老化速度加快十年。

法国妇女确实比中国妇女早十年出现了第一根皱纹,但在皱纹的增长速度上,中国妇女在40-50岁阶段实现了弯道超越,达成了“老得比法国人快”的新成就。



2012年7月3日,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女士们戴着尼龙面罩在山东青岛一个海水浴场游泳 / 视觉中国

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皮肤的结构。皮肤分两层,表皮和真皮。真皮中的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提供结构支撑的纤维外基质就像是紧密排列的小气球,“嘭嘭”地撑起了你的脸。而紫外线就是那根晒哪儿戳哪儿的针,随时要把这些小气球戳爆。

到达地球的紫外线主要是UVA和UVB。UVA穿透能力强,直达真皮,这道光一照射,本来饱满的纤维细胞就会皱成一团,细胞缩小了,活动空间也就大了,原来紧密排列的纤维细胞瞬间溃不成军。



2018年5月31日,广州一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操场反挂着1700把伞为学生们遮阳 / 视觉中国

表皮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空虚,就会出现皮肤的松弛,向下走的脸部线条等等。UVB更狠,不仅会刺破你的胶原蛋白,还会让你长出异常纤维细胞。想象一下,原本长得都一样的细胞里突然混入了不规则的外来客,表皮便会出现褶皱,也就是长皱纹。

紫外线还有个大杀器,产生“自由基”,它能直接影响基因,基因表达里控制皮肤老化的部分被缩短,细胞增殖减慢,简单的说,你“天生不显老”的优势被砍断了,从根源上重回年轻态的美梦破灭了。

因此,紫外线不仅让人变丑,还在货真价实地加速你的衰老。



入乡随俗的外国游客 / 视觉中国

既然紫外线如此可怕,那防晒霜到底该怎么涂?

首先得涂够。比起放飞自我的中国男性,中国年轻女性逐渐有了涂防晒的意识,但问题是她们涂抹的厚度每平方厘米都不足0.5mg。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代表防晒伤指数的SPF值,在产品测定时,防晒霜的用量是2mg/c㎡,大概一块钱硬币那么大。要达到SPF数值的防晒效果,至少也要用到这个量。

做点简单的计算,如果你买了一只SPF50的防晒,以大多数中国人抠门的用量看,你每次只使用0.5mg/c㎡,那么实际的防晒指数只有SPF2.5,基本等于白费。



2017年05月11日, 北京持续晴热天气、曝晒无比,游客采取各种方式遮阳防晒 / 视觉中国

其次,阴天和室内也得涂防晒。虽然云层与玻璃阻挡了大部分的UVB,不至于发生走在阳光下被晒出红斑的惨剧。但UVA凭借着过人的穿透力,依然可以越过云层和玻璃来到你的身边,达到晴天约95%的量级。

最重要的是要发扬不怕烦的精神。出门前15分钟擦上防晒,使其尽快形成保护膜,并且不要相信任何“长效”“防水”的广告语。

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就明确规定防晒产品不得标注“防水”、“防汗”,而要标“抗水”,免得消费者误以为它们提供100%保护。

同样,FDA也没批准过在防晒霜上打长效的标签。对于那些“防水抗汗”、“12小时不脱妆”的防晒产品,信不信由你,黑不黑也由你。



2016年8月6日,北京一位女士打着酷似“头盔”造型的奇特遮阳伞防晒防暑 / 视觉中国

除了薛定谔的防晒霜,最便宜有效的防护措施其实是打伞、穿长袖、躲在家里不出门。遗传学家萨拉·蒂什科夫早就告诉我们:如果把黑猩猩浓密的毛发刮了,你会发现它们的皮肤颜色非常白嫩。

原标题:给女朋友买防晒霜的钱,千万不能省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