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直通车消息,4日,中国财政部宣布对美国大豆“出手”,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中国发布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提出将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要求大豆补贴标准要高于玉米。
一方面提升美国大豆关税,一方面鼓励国内大豆生产,这显示,在中美这场贸易博弈中,对于“大豆”这颗棋子,中国是动真格的了。
为什么是大豆?一直以来,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且占比不断上升。2010年至2017年,中国自美国大豆进口量从2359.7万吨增至3285.6万吨,增幅39.2%。2017年,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占美大豆出口总量的57%,超过其他国家进口美国大豆的总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中国对美国大豆出手,必将触及美国豆农利益,在豆农的压力下美国政府或将考虑放弃针对中国的贸易抵制手段。
从中国国内来看,目前,中国大豆市场需求85%以上依赖于国际市场供给。2014年,中国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即国家制定能够保障农民获得一定收益的目标价格。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一直都在采取措施支持国内大豆生产,但近几年的目标价格政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017年,中国宣布取消大豆目标价格,转而采取与玉米政策相同的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措施。
李国祥表示,玉米采取补贴政策之后价格有所回升,市场效果良好,同样的,对大豆采取生产者补贴也是为了转变方式调动积极性,提高大豆效益,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优良品种,从而发展国内大豆产业,提高大豆自给能力,提升大豆产业安全保障水平。
孔祥智表示,实施生产者补贴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改变补贴方式会使中国大豆生产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
然而,中国大豆生产率与国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来自进口大豆的挤压使中国大豆产业陷入恶性循环,难以实现自我振兴。
“进口量过大冲击中国大豆产业,打击了国内豆农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国内大豆产业一直衰弱的重要原因。”李国祥表示,一旦中国对美国增加关税,虽然短期来看会使大豆价格有所上涨,但从长期看有利于国内大豆产业发展,提高大豆自给率,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在两国近期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分析认为,中国政府将更加重视提高大豆自给率,会采取更多措施大力鼓励本国大豆种植。
孔祥智表示,发展国内大豆产业,除了补贴政策,关键在于提升技术水平,当前中国大豆的单产为300多公斤,而美国达到500多公斤,缩小差距的关键是发展技术。
在2018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技术”一词出现多达14次,可见中国对农业技术的财政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增强。
2017年中国对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总进口量的近50%,外界担忧,中国加征关税的行为或使大豆供应不足。李国祥表示,“需求”和“需要”是两个概念,以前由于美国大豆价格低廉,所以进口量巨大,一旦价格上升,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需求量,“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大豆供给能够满足需要,除了美国,中国还可以向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豆,或者向价格稍高一些的中东、中亚、俄罗斯进口。”
原标题:中国缘何动用“大豆”棋子对美贸易反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