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一起读经典 | 《论语》学而第一
05-30 18:01:45 来源:大渡口发布微信公号

《论语》

学而第一05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呢?”孔子说:“这算可以了。但是还比不上贫穷而能乐道,富有而能好礼的人啊!”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象牙、玉石那样,切磋它,琢磨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赐啊,从现在开始,我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已往的事、你就能领会我还没说到的意思了。”

【释词】

谄:谄媚,卑躬屈膝。范宁曰:不以正道求人为谄也。

骄:骄慢,傲慢。贫多求,故易谄;富有恃,故易骄。

何如:怎么样。

可:可以。仅仅是许可而已,仍有未尽。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故曰“可”,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

未若:不如,比不上。

乐:乐道之意。心能乐道,则忘乎贫富穷通;心能好礼,则安于处善循理。德日进,而明明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卫风·淇奥》。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切磋琢磨以成宝器。不加切磋琢磨之功,则骨象玉石不能成器,此言治学问之功。

言诗:谈论诗,讨论诗。《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其斯之谓与:骨象玉石虽有其材质,但不切磋琢磨则不能成器;人能贫无谄、富无骄,生质虽美,如果不经学问之功,就不能达到乐道好礼,成贤成圣。乐道好礼,则必经学问之功;骨象玉石之器,必经切磋琢磨之功。“学不可以已”,不可安于小成而不自勉于益求精进。

往:以往的,已知的,其所已言的。如“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来:未到的,未知的,其所未言的。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子贡受夫子启发,由已知推出未知。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贫之与富皆当乐道自修也。……子贡知师励己,故引《诗》以成之。此《卫风·淇奥》之篇,美武公之德也。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

郑康成曰: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孔安国曰:子贡知引《诗》以成孔子义,善取类,故然之。往告之以贫而乐道,来答以切磋琢磨。

朱子曰: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诗·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

朱子按: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

李炳南曰:子贡领悟,无谄无骄,还是不足,须能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始能成德。犹如骨象玉石经过切磋琢磨,始能成器。诗须悟性,会诗则能鉴往知来。盛衰兴亡之事,皆能预知。子贡悟性好,所以可与言诗。

《论语正义》曰:《坊记》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是乐道好礼,为人所难能,故无谄无骄者不能及之也。

张栻曰:若夫乐与好礼,则进于善道,有日新之功,其意味盖无穷矣。子贡知其为道学自修者之事,故引“切磋琢磨”之诗以对,谓有其质必学以成之也,可谓告往而知来者矣。

郑汝谐曰:切磋琢磨,学问之事也。苟非学问,则所乐者何事?所好者何礼?此子贡能知其所自来也。

《论语后案》曰:切磋者,必判其分理之细,道学似之;琢磨者,必去其瑕玷之微,自修似之也。无谄无骄,质美而自守者能之;乐与好礼,非道学自修不能及此。

《吕氏春秋》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如寒暑风雨之节矣。

《论语述何》:董子曰,安处善,乐循礼,然后谓之君子。颜子居陋巷而乐道帝王之道,周公相成王而思兼三王之礼,贫富不同,其揆一也。

孙绰曰:颜氏之子,一箪一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

《论语骈枝》曰:无谄无骄者,生质之美;乐道好礼者,学问之功。夫子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如某之好学”。而七十子之徒独称颜子为好学。颜子而下,颖悟莫如子贡,故夫子进之以此。然语意浑融,而又引而不发,子贡能识此意,而引诗以证明之,所以为告往知来。

范宁曰:切磋琢磨,所以成器;训诱学徒,义同乎兹。

《笔麈》曰:人之为境所动者,以见心外有境故也。贫而谄,富而骄,陋矣,故以“无谄、无骄”为可。然无谄、无骄者,特不为境所动耳。能了心外无境否乎?不能了心外无境,而能保其真,不为境所动乎?故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朱子曰:子贡已能无谄无骄,故夫子以乐与好礼进之。今之学者,于谄骄未尝用力,乃贪说乐与好礼,恐从此处遂生病痛。

《论语疏证》曰:刘宝楠云,无谄无骄者,生质之美;乐道好礼者,学问之功。树达按,无谄无骄,止于有守而已;乐道好礼,则进而有为矣。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参考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释词】

患:担心,担忧,害怕。

不己知:即“不知己”。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人当责己而不责人。凡人之情,多轻易(今:忽视)于知人,而患人不知己,故孔子抑之云:“我则不耳。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患己不能知人也。”

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陈祥道曰:人之于己,知不为益,不知不为损,故不患不知,以在外故也。己之于人,知则为智,不知则为不智,故患不知人,以在我故也。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亦此意欤?

《论语正义》曰:人不己知,己无所失,无可患也;己不知人,则于人之贤者,不能亲之用之,人之不贤者,不能远之退之,所失甚巨,固当患。

张栻曰:有患人不己    知之心,则外驰而非为己者矣。夫学本为何事,而患人不己知乎?而其患不知人者,以夫取友之差,用人之失,正以在己之未明故尔,盖所当用力者也。

康有为曰:人不能离人而独立,无论居游营业,皆与人接抅,若不知人之是非邪正,而误于交托,则动而必败,大之丧国,次之亡身,小之亦失业败名。故人伦之鉴不明,实人道切身之患也。故君子自立在己,而藻鉴在人,虽知人未易,尧舜犹难,然愈难愈当讲求其术也。若夫怀才抱德,如川蕴珠,如山藏玉,有车必见其轼,有衣必见其服,何患不知?乃人日求人知,而不求知人,何颠倒其用也!

李炳南曰:不患人不知我,但患我不能知人。学为君子,有道而人不知,道不能行,属于天命,无可忧患。若我不能知人,实为大患。为领袖者不得贤才,求学者不得良师益友,以其贤愚莫辨之故,是以为患。

钱穆曰:君子求其在我,故不患人之不己知。非孔子,则不知尧舜之当祖述;非孟子,则不知孔子之圣,为生民以来所未有。此知人之所以可贵,而我之不知人所以为可患。

徐英曰:“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君子,故不患人之不己知。若见理不明,则不能知人;不能知人,夫安可以自立于世哉?

蕅益大师曰:自利,则亲师取友,必要知人;利他,则应病与药,尤要知人。

《四书反身录》曰:惟是人不易知,知人实难。我若不能穷理知人,则鉴衡昏昧,贤否莫辨,是非混淆,交人则不能亲贤而远佞,用人则不能进贤而屏奸。在一己关乎学术,在朝廷关乎治乱,虽欲不患,得乎?正直君子易知,邪曲小人难知。

《论语札记》曰:此篇末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结,见君子之学无非为己。人伦名教之地,所恃以进德修业者,惟此本心之明照,以收益于亲贤取善之际而已矣。

杨树达曰:患其不能,求为可知,此孔子教人以责己也。患不知人,此孔子教人以广己也。责己者,初学者所有事;广己,则进德君子之事矣。因人之不知己,反而自省我之不知人,此仁恕之极功。

“学而篇第一”总结

【先贤精义】

朱子曰: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

《论语注疏》曰:此篇论君子、孝弟、仁人、忠信、道国之法、主友之规,闻政在乎行德,由礼贵于用和,无求安饱以好学,能自切磋而乐道,皆人行之大者,故为诸篇之先。既以“学”为章首,遂以名篇,言人必须学也。

张栻曰:此篇列于鲁论之首,所记大抵皆欲学者略文华、趋本实,敦笃躬行,循序而进,乃圣人教人之大方。从事于此,则不差也。其间所载道千乘之国,亦是言为治之本,务其本而后可以驯致,成己成物一也。学者宜深味此意,不然,贪高慕远,而卒无实地可据,岂不殆哉?(读至此,自我反思以前所学所行,诚惶诚恐。圣贤之道,登高必自卑,不务本而能成,未之有也。)

钱穆先生曰: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学者循此为学,时时反验之于己心,可以自考其学之虚实浅深,而其进不能自已矣。

原标题:共度此声·一起读论语丨学而第一篇 005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